合奏昂扬的青春旋律
——物化探大队、第十大队、鲍家矿区青年主题活动侧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党团共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传承地质精神,提升地质技能,引领青年为推动江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挺膺担当,4月18日至19日,物化探大队联合第十大队、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在贵溪鲍家银铅锌矿区开展“传承地质精神 学习地质技能 彰显青春担当”青年主题活动,40余名团员青年齐聚一堂。局团工委受邀参加活动。
岩心库前合影
传承,厚植拔节向上根基
精神之光,穿越时空。青年之力,气吞山河。
中国第二大银矿——贵溪冷水坑银矿田,是一个以银为主,伴生有铅、锌、金、锡等多种元素的特大型矿田。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局就在这里开展了普详查工作,历经20余年栉风沐雨,终于探明了大型银铅锌矿床。这地质丰碑的背后,凝聚着几代地质人的心血与汗水。
如今,在镌刻老一辈地质人光荣足迹的冷水坑鲍家矿区,物化探大队、第十大队的青年地质工作者,正传承着地质精神,携手合作,深耕矿区深边部及外围勘探工作,推进“天、空、地、深”一体化勘查新技术与攻深找盲,为矿业公司增储上产提供坚强技术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大找矿、找大矿、找好矿、找发展急需的矿承诺。
探讨,碰撞地质智慧火花
每一场与大地深度对话的征途,每一次发现矿化信息的欢呼,都离不开思维碰撞的集思广益。
“项目预计施工40个钻孔,共完成1:2000地形测量0.2平方千米,1:2000地质修测0.16平方千米,1:200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2.0平方千米,钻探(含水文孔)14142.4米,基本分析样7421件。经过5个多月的施工,我们已完工近7成,见矿效果理想。现在是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期……” 在鲍家野外地质工作点机台和岩心库,项目90后技术负责人李思翔在地质图板前介绍项目基本情况。
岩心库内听取讲解
在听取介绍后,两队青年技术骨干纷纷簇拥在一排排分类摆放的岩心箱前,迅速投入激烈的技术探讨,一场头脑风暴,顷刻间打破了4月暴雨前的闷热与沉静。
“怎么区别花岗斑岩和晶屑凝灰岩呢,由于一眼看去,晶屑如同斑晶一样,不好辨别,但借助放大镜,可以从‘斑晶’的成分和形态加以区分,如晶屑凝灰岩往往还含有岩屑和玻屑,形态多样,有的破碎不完整,有的溶蚀成港湾状。但这不影响现阶段勘查工作,项目组统一认识即可。”物化探大队分管团青、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副队长吴德新说。
“浆屑是区别两种岩性的关键,之前看镜下的薄片就特别明显,有点类似于蚯蚓,一条条的。而这块样品就没有明显的浆屑,叠加了后期的蚀变,定花岗斑岩或许更为准确。”第十大队副总工程师、自然资源调查院党支部书记饶建锋拿起一块岩心样品补充道。
岩心库内听取讲解
准确了解岩石类型、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矿物的赋存状态,从而推测矿物的形成环境和原因,勾勒出地下地质结构的清晰轮廓,才能为后续勘探工作筑牢根基。
他们如数家珍地摩挲着亿万年地壳运动的波涛涟漪,手持放大镜,推敲锁定岩石的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粒度、岩石结构等关键信息。
此时,头顶的骄阳绽放金光,灰黑色的断层面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方铅矿最好辨别,裸眼就能看到蓝紫色金属矿色泽,用放大镜观察更是一片一片非常明显。你再看,白色反光的是黄铁矿,颜色深褐色的是闪锌矿,像金灿灿黄金一样的就是黄铜矿了,在放大镜下,我们仿佛置身在美妙的微观世界。”
我们认真学习岩石的鉴别方法,看似平平无奇的灰黑色石块,在放大镜下却呈现出另一番神奇的景象。
怪不得,地质人会爱上与石头打交道,每一道岩层纹路都是解译大地的密码,每一处金属亮光都是探秘矿藏的彩色信号弹。
互鉴,搭建交流共促平台
19日上午9时,在鲍家矿业办公楼,电闪雷鸣和瓢泼大雨被门窗隔绝在外,一场技术交流正如火如荼开展。
技术座谈会
“彰显青春担当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希望项目部青年把刻在地质人基因里的地质精神传承好,用放大镜查找工作不足,用罗盘指引好奋斗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全地质服务、科技创新、地质援疆、中南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全局重点任务持续贡献青春力量。”交流前,地质系统团工委书记冯雯诠释了地质精神,为与会青年加油鼓劲。
物化探大队化探一分队党支部书记、鲍家项目负责熊光强用PPT汇报项目工作进展:“我们对矿区范围开展勘查工作,详细查明矿体规模、产状、形态等,同时对现有采矿区内的银铅锌矿资源储量进行核实,为矿山开采利用方案和延续、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地质依据。”
“我们高度重视鲍家项目质量控制,及时开展三级质量检查,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野外工作,为矿山增储上产提交高质量地质报告。” 第十大队副总工程师、自然资源调查院副院长曾祥辉交流地质工作质量管理及报告编制。
“钻孔的工程编录和水文编录要有侧重点。工程编录重在岩石力学性质、完整性、裂隙发育程度。水文编录重在岩石的含水性、富水性及透水性。”物化探大队化探一分队副队长袁智浅谈了鲍家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
技术交流
“此次青年活动是交流互鉴的良好平台和契机,两队应共同完成好最后的冲刺任务,积极融入全局‘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热潮,为江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物化探大队副队长吴德新、第十大队副队长蔡乐明表示。
第十大队副队长兼总工程师陈国华对项目工作提出要求:“在做好野外安全生产的同时,充足积累能够提升矿区勘查工作的第一手野外资料,及时整理以往地质成果资料及施工完成的钻孔资料,综合分析,查漏补缺,提前谋划好报告编制等工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其间,团员青年们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贵溪市冷水镇麻地红军屋”,用心灵与英烈对话,让红色基因融入年轻血脉。还与鲍家矿业公司青年在篮球场上切磋比武。
(物化探大队 刘珺 第十大队 孙琪/文 物化探大队 胡博川 第十大队 邓世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