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游(中国) > 地质新闻

我队职工获全局宣讲决赛三等奖

时间:2025-05-13 10:47 来源:宣传科 作者:李青

5月8日,全局五四表彰会暨职工宣讲大赛决赛在南昌举行。从全局“传承地质精神,彰显青春担当”职工宣讲大赛初赛中脱颖而出的10名选手依次上台宣讲。经过激烈角逐,决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我队职工李青获局“传承地质精神 彰显青春担当”职工宣讲决赛三等奖。

李青在决赛中演讲

附宣讲稿。

《地质人的山河长歌》

第五大队 李青

 

大家好,今天,让我带您走进地质人的故事。

微光:地下500米的星河。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去年4月,我在贵州锦丰项目地下500米的矿井内拍摄到的一段画面。

地下500米,你能想到什么?

是孤独?是恐惧?还是无尽的黑暗?

“怕黑吗?”在矿井口,钻探员张雨问我。他指了指头顶的矿灯,笑呵呵地说:“不怕!我们的光在这儿。”

巷道像一条漆黑的巨蟒,吞噬了所有声响。泥浆没过脚踝,湿气黏在皮肤上,呼吸都变得沉重。巷道漆黑无光,车辆下到一定位置后,我们只能步行。头顶的矿灯和手中的电筒是仅有的光源。我背着氧气罐,拿着相机深一脚、浅一脚走在这条巷道里,似乎没有尽头。

12小时!你能想象他们就是在这样厚重、黑暗、沉闷、湿热、寂静、压抑、没有信号的环境中,已经工作了整整2年多。

张雨告诉我,他们通常吃过早餐后就下井,工作12个小时,直到夜班人员接班,才能回到营地吃晚饭。

去年,他们钻出了243个孔,用钻头叩问了大地6万余米的脉搏——相当于钻透了7座珠穆朗玛峰!

地质人的光,就是互相照亮的路。这束微光,是黑暗中的火种,是地质人用血肉之躯点燃的信仰。

电话:每周2分钟的牵挂 

在海拔5400米的西昆仑山,信号是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队员朱瑞辰的女儿总在视频里哭着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总在手机里?”他红着眼眶对镜头说:“妞妞啊,爸爸在找星星。等爸爸把山里的星星挖出来,就回家陪你。”   

项目组在无人区,驻地只有3部卫星电话,为了保存电量,每个人每周只能给家里打2分钟的电话,报个平安。驻地海拔高,信号微弱,有时只能在外出补给时,到几百公里外找到一处信号,断断续续地跟家人说上几句话。

这通电话,是地质人对家人的“三行情书”。

从凛冽风雪中挤出的温柔,却让他们在风雪中站得更直。

执着: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远征 

为了拿下在山西的第一个项目,刘梁在零下20度的雪天里,徒步8公里堵住客户的车:“您给我5分钟,就5分钟,我给您一个改变矿山的方案!”客户后来感叹:“我哪里是看中了方案?我看中的是他眼里的那团火!”  

刘梁曾对我说:“那段日子,只有我一个人。站在山西的黄土高坡上,连自己的影子都觉得孤单。”  

如今,他的团队用“被动源探测技术”点亮了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矿山。这技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地球深部的密码锁,开创了山西省内将综合微震监测系统融入矿山智能信息化系统的先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逆行:向大地最深处亮剑

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中饱含深情。在宜丰锂矿勘探中,张家琪喊出:“用手刨也要刨出来!”他们用“五队速度”刷新全局纪录——40天2万米钻探记录,那是汗水滴在钻杆上瞬间蒸发的速度。

在哈萨克斯坦,左德强用“塑料俄语”+手势比划出国际合作;在浙江铜山源,胡辉团队在“蒸笼工棚”里建模,提交了一个中型矿床;在永平铜矿,谢伟文钻进1062米的“地狱层”,奏响了“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时代强音。

山河为证,吾辈当燃

从1958年建队时的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到今天的无人机、三维建模、智能监测,变的是一代代地质人的工具,不变的是血脉里的誓言。  

“向地球深部要资源”,而我们的答案早已刻在山河之间——

在江西60多个市(县、区)、国内10余个省市、境外10余个国家,始终不渝践行着地质人的初心使命。

在每一次用责任铸就生命防线的地灾防治行动中,

在每一个用匠心绘就美丽中国画卷的生态文明脉动里,

在每一步凭创新编织国土经纬的测绘产业跨越间。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讲述故事,而是为了传递火炬。愿这束光,照亮你我,照亮地质人“为国找矿、服务发展”的万里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