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九游(中国) > 全部新闻

争当破冰突围的地质劲旅

——记局工人先锋号、队属工程地质勘察分队

发布日期:2025-05-15 15:40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行业寒冬持续蔓延的背景下,队属工程地质勘察分队以党建为舵、人才为桨、业务为帆,于逆境中开辟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航道。从传统工程勘察的“独木桥”到多元化布局的“高速路”,这支队伍以时间换空间,交出一份亮眼的转型答卷。

红色动能激活发展引擎

“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题。”分队负责人卢月文回忆过往时仍感慨万千。彼时,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影响,分队业务量骤减,项目报价被压缩至成本线边缘,而每年300余万元的固定开支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陶溪川景区周边停车场施工勘察

面对困境,分队党支部打出“党建+”组合拳,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破局利器。通过创建“四强”党支部、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攻坚克难的“金钥匙”。在宜昌至常德铁路勘探项目中,党员突击队长期驻守工地,以开展“四比一提高”劳动竞赛为载体,凭优化钻探工艺将单孔作业时间大幅压缩。在景德镇陶溪川旅游景区周边停车场施工勘察项目现场,技术骨干积极创新方法,分区域、分阶段精细勘察,采用多种原位测试手段,获取详细岩土参数。 “党员带头冲、群众齐上阵”的攻坚模式,将党建与业务从“两张皮”拧成“一股绳”。

“关键时刻,党员就要顶得上、打的赢。”支部书记杨志勇介绍,分队坚持在生产一线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推行亮身份、明承诺、作表率,比技术、比担当、比奉献。近年来,根据项目实施需要成立多个党员攻坚组,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动能”正驱动项目质效大幅提升。

双轮驱动锻造地质铁军

人才是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资质单一、技术断层的瓶颈,分队打出“外引内培”组合拳,激活“人才之水”,构建起“金字塔”型人才梯队。

在局、队的关心和帮助下,分队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内部结构,系牢凝聚人才的“红色纽带”,引进拥有岩土工程师及一级建造师“双注册”资质的党员江荣芳。正是像江荣芳那样的“技术大拿”的陆续加入,分队业务范围得以拓宽,从房屋及市政岩土工程勘察、铁路钻探勘察,突破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矿山生态修复及岩土工程设计等领域。

师徒之间进行业务交流

内部培育同样亮点纷呈。分队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形成引学风、兴学风、正学风、树学风的工作格局。通过思想交流、业务培训、专家指导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向书本学习,向前辈请教,向先进看齐,持续锤炼工作本领、提升业务技能。不仅如此,大力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以先进带后进、老人带新人的方式,搭建“比学赶超”平台,激发干事争先热情。仅去年“师带徒”活动启动仪式上,就促成结对帮扶3对。

“得到业务老练、经验丰富的前辈指导,学习新知识自然要轻松得多。”年轻地质队员刁小清认为,在探索新领域道路上得益于一群带头人和引路人的掌舵护航。

多元布局开辟新蓝海

在传统铁路勘察市场,分队以“央企合作+技术升级”强基固本,推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融入铁路定测全流程,提升数据准确率。当前承建的成昆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定测勘探项目,18台钻机同步作业的热闹景象,正是提质增效的生动反映。

野外营帐里的课堂

然而地质人不会固步自封,不惧山高路远,以坚韧为笔,绘就市场开拓的壮丽画卷。新疆市场则是分队在去年新培育的经济增长极。为积极响应全局上下“地质援疆”的号召,分队协同兄弟单位进军新疆市场,誓于天山南北砥砺深耕一片发展进步的沃土。顺利推进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金矿、百什库都克一带金矿、吉勒一带金矿、团山金矿、阿克塔斯金铜镍矿等5个勘查项目,历时4个月完成钻探工作量9500多米。同期,积极开拓皖北地区市场,疏通业务渠道,建立固定场所,在农业旅游开发勘察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在民生领域,分队主动承担乡村振兴与灾害治理项目,先后实施景德镇市浮梁县西湖乡乡村振兴、宜春时代310场地滑坡治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九江市武宁县神雾山景区售票处自然灾害山体崩塌工程勘察设计以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方案、上高电厂及武宁溶洞物探勘察等项目,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缔造了一批成功案例。

“地质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现宝藏,更在于守护和建设家园。”杨志勇的话道出了这支队伍的初心和使命。从破冰突围到春潮涌动,队属工程地质勘察分队用时间和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强基、创新驱动,传统行业同样能探索出高质量发展新道路。未来,他们将继续用责任担当把报国理想书写在辽阔的大地上。

(宣传科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