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游(中国) > 地质新闻

赣鄱青年志 地质报国心

——江西省地质局五四表彰会暨职工宣讲大赛侧记

时间:2025-05-16 14:57 来源:宣传科 作者:李青

五月的赣鄱大地,草木葳蕤,生机勃发。5月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百年之际,一场以“传承地质精神 彰显青春担当”为主题的盛会在南昌启幕。作为第五大队宣传科科长,我以参赛者身份立于宣讲台前,亲身感受这场融合青春热血、榜样力量与精神传承的盛典,见证地质报国之志在时光长河中激荡出壮阔回响。

决赛现场

山河为证 青春如歌

聚光灯下,地质人的故事如岩层剖面般层层展开。

选手宣讲

地调院基础所安风琴用一组数据叩击人心:“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年均野外驻守230天,而扎根边疆高原的同行,这个数字是300天。”第七大队韩茜莹的宣讲从泛黄的老照片切入——1984年,她的祖父在龙南足洞稀土矿区手绘等值线图,泛黄纸页上“国家典型矿床研究”的批注,让“地质报国”四字跨越40载时空,在会场中激荡起历史的回响。物化探大队聂梦璠的讲述则将镜头对准新疆戈壁与青海雪原:物探队员用三维雷达破解塌方谜题,在7.4级地震后踏碎冰碴检测灾情,以“海拔每升高百米,干劲倍增百倍”的豪情,将“地质蓝”绘成民生安全底色。

选手宣讲

作为唯一讲述亲身经历的宣讲人,今年局“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第三大队李星星的讲述让全场屏息。“有一次,山风掀飞了图纸,我扑过去抓,一根树枝‘唰’地刮伤了脸颊,划进耳朵,刺穿了耳膜。可比起这点疼,我更怕的是数据误差了1毫米——因为1毫米的误差,就可能导致一座桥的偏移,一条路的错位。”排练期间,我已多次听他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但此刻在宣讲台上重温,仍不禁眼眶酸胀,被他的敬业与执着所感动。

荣耀镌刻,榜样之光 

颁奖环节,聚光灯下,一个个扎根山河、矢志报国的身影被定格成时代剪影。

省地调院矿产所第九党支部书记、矿产勘查中心副主任赵立民常年将办公室“搬”到野外,从“金山式”金矿理论突破到锂资源找矿重大发现,用12年跋涉诠释坚守真谛。中煤集团华东公司员工邓浩参与的QC成果先后获5项省级荣誉、2项国家级荣誉。更令人钦佩的是,在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将青春情怀化作见义勇为,展现出新时代地质人的高尚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选手宣讲

在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名单中,核地质大队江西省能源矿产地质调查研究院有限公司用“跨国界的技术担当”书写着青春华章。他们以“地质+技术服务”的模式,在国内多省及海外纳米比亚、莫桑比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实施地质找矿技术服务和矿产资源勘查钻探项目,实现了从“单一铀矿”到“综合找矿”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传统地质找矿向“科技型、综合型”转型,为我国地质事业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这些闪耀的名字,是地质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当绶带与证书在灯光下流转,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勋章的闪耀,更是一个群体将论文写进深山、将青春熔铸山河的赤子之心。

字字千钧,炬火相传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局党组书记饶清华的讲话,如勘探锤击穿岩层,叩响青年心扉。他连用“四个争做”,为新时代地质青年指明新路径。

“争做新时代地质事业的‘接班人’。”传承地质精神,让“为国找矿”的初心穿透岁月,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锻造“地质利剑”。“争做服务大局的‘先锋队’。在实践的战场中勇毅冲锋,在服务的征程中奋勇向前,在奉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让青春在基层一线淬火成钢。“争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以科技创新重构勘探模型,让地质锤与卫星计算对话,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地质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争做清正廉洁的‘明白人’。”以党性修养为盾,以纪律规矩为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筑牢精神堤坝,保持地质人的清正廉洁本色。

决赛现场

“四个争做”的勉励与李星星、邓浩、夏超等榜样的身影,以及屏幕上风雪昆仑、雪域西藏、“一带一路”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交织时,所有人都读懂了:这不仅是精神的传承,更是时代的召唤。

此刻,赣江的微风轻轻拂过会场。新时代江西地质人已接过罗盘与科技的“双火炬”,向着深地与远方的壮阔山河,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