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高原上的地质足音
发布日期:2025-05-07 16:58在津巴布韦东马绍兰省金矿勘探区,旱季的烈日将铁锈色的岩层晒得发脆。地质队员蔡忆正单膝压在岩心箱边缘,左手持放大镜紧贴岩心断口,右手用地质锤轻敲箱壁震落碎屑。
“这截岩心氧化带出现‘蜂窝状’构造。”蔡忆用放大镜对准晶洞:“看见晶簇间这些星点金了吗?像不像撒在黑巧克力上的金箔碎?”他一边将岩心对准光线,一边对身边的外籍队员马西索说。
自有矿权数从“0”到“11”
2019年,受大队委派,蔡忆只身一人抵达津巴布韦开辟新的业务市场。到岗的第一天,他便提醒自己,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他克服重重困难,从分析地质资料、整理各类信息、野外实地踏勘,到注册矿业公司、办理矿权登记,终于在次年取得第一个矿权——津巴布韦东马绍纳兰省穆托科石材矿探矿权。
成绩来之不易。刚到津巴布韦,蔡忆便搜集、购买各种类型的区域地质图、矿产分布图和地形图,抓住机会向同行打听信息,前往津巴布韦各省矿业部门查询有关矿权信息,在当地向导的陪同下赴各地开展野外工作,实地踏勘选点200余处。最终,在穆托科优选出一处品质优良的石材矿点申请矿权,并于2020年8月获得首张探矿权证。
2024年,江西地矿(津巴布韦)有限公司在矿权申请领域硕果累累。这一年,经蔡忆和他的同事接续努力,新获取矿权证5张,其中:2张金矿矿权证、1张锂矿矿权证、2张石材矿矿权证。
蔡忆(左)在编录岩心
6年当中,蔡忆从最西陲的广袤荒漠到东部海岸线,自南面荒芜的半干旱地区转身至北边连绵的山脉,足迹遍布于津巴布韦每一个角落。6年当中,我队在津巴布韦自有矿权数从“0”到“11”,日常业务从注册矿权到承揽市场项目、组织地质钻探。蔡忆肩上的责任逾发加重,心中的充实感也随之增强。
把钻探队伍带到非洲大地上
5月的津巴布韦正逢旱季的开端,降水较少,天气相对干燥,并将延续至10月底。
“要抓紧时间把野外钻探作业安排好,该赶工的要赶工,决不能丧失好时机。”
夜钻不息
这些年,蔡忆到过许多地方,像津巴布韦“钢铁心脏”奎奎,周边分布优质蓝宝石矿脉的东部交通要冲鲁萨佩,南部马塔贝莱兰省金矿带核心瓜万达,西北部煤电重镇万基,等等。
每到一处,都是成长与历练。随着视野的开拓,蔡忆意识到:在这个矿业资源富集、投资潜力巨大的国家,既要谋取长期资源开发效益,还应向其他矿山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坚持在开拓中积累口碑与人脉,拓宽资源渠道,降低单一业务风险,实现资源与能力互补。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钻探队伍带过来?随即,蔡忆把想法传递至国内。不久,我队钻探队伍跨越重洋,开启非洲钻探之旅。
自去年8月开辟钻探业务以来,目前已在津巴布韦承揽3个项目,合同金额数千万元。穆克维奇石墨矿和穆巴马锂矿钻探项目均竣工,切尔斯金矿钻探项目预计今年7月完成。
在蔡忆看来,要想在非洲地质钻探市场分上一杯羹,不仅要擅于承接业务,还要筑牢品质保障。
“这里并不缺乏钻探队伍。特别是锂矿勘查潮的降温,导致大量设备闲置。”蔡忆表示,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缘于拥有着当地短缺的专业型地勘队伍,从业经验丰富,工程质量有保证。
在互帮互助中凝结深情厚谊
初到津巴布韦,蔡忆获得了当地中资企业的帮助,在办理签证、车辆租赁、注册公司等方面赢得了很多便利。扎根津巴布韦后,他便与周边中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相互分享经验和提供参考意见,共同开拓业务市场。在那里,中华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凭借地质业务专长,蔡忆主动为中资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出具提供专业意见,指导他们寻找矿脉、槽探施工、钻孔布置等;受托核实矿权坐标,确定矿权边界,避免了矿权范围偏差造成经济纠纷和财产损失。
中非一家亲。在国外,蔡忆不仅亲近自己的同胞,还主动加强与当地人的交流合作。每当走进菜场或超市,社区居民都热情地招呼他。
“蔡先生,很久没有见到你啦!这段时间住在首都哈拉雷,还是去别的矿山了?”
“蔡先生,最近某处又有新的发现。您什么时间抽空去那矿点上看看?”
蔡忆(左七)与当地居民合影
多年来,蔡忆所在的津巴布韦公司致力于构建和谐融洽的社区关系,以多种方式回馈当地社会。在以项目带动就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用水、用电、出行等方面的条件,修缮村上道路,打出干净水井,用车辆送村民去医院看病等。
以心换心,方得人心。正是这样,当地居民对中资企业怀有感激之情,积极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主动提供矿点信息,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地质人的足迹如坚韧的藤蔓,只要工作需要,便义不容辞地延伸至世界各地。地质足音回响在辽阔的大地上,奏唱奋进的旋律。蔡忆和他的队友们,以脚步为笔,以大地为纸,在津巴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试图书写下地质探索的壮丽篇章。
(宣传科 徐辉/文 实验测试中心 蔡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