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十)
编者按:新征程上,每一位江西地质人都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全局中心工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汇聚起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近期,省地质工会、地质系统团工委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他们用敬业笃行彰显初心本色,用守正创新诠释工匠精神,用奉献担当书写无悔青春。让我们一起感受荣誉背后的故事,向模范看齐、向先进学习。
在边陲燃青春之火
——记物化探大队局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夏超
夏超,现任物化探大队江西省瑞华国土勘测规划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他立足祖国西部物化探一线,服务“一带一路”,为树立物化探地质品牌驰骋南北。
他多次被局授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员青年”等荣誉,其作为主要参与者的科研成果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西省地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初心如磐,开疆拓土
初入野外一线工作的他,看着眼前与大学生活迥然不同的艰苦环境,想过退缩,想要放弃。可是,当地灾防治项目的物探工作完成后,数据经过收集、处理、解译出成果,找到地下含水区域,钻孔在指定位置打出水时,地质前辈的探讨,村民们的赞许,业主方的肯定,直击他的心灵。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在这个行业,干上一辈子。
于是,他一直坚守在野外第一线,认真学习专业技术,向前辈专家虚心请教,经过10年的风雨历练,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是成长为一名物探工程师,获得江西省“振兴杯”地质行业物探职业技能大赛物探工(职工组)大赛全省第六名的荣誉。
后来,物探行业项目萎缩,大队面临转型升级,开拓新的市场刻不容缓。夏超义不容辞扛起开拓市场的重任,南京、浙江、广东、青藏高原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近年又只身征战四川市场。
夏超(中)实地踏勘
近两年,他深度服务西南地区地质找矿、生态修复、地灾勘查设计施工等领域。在四川市场承接40余个项目,其中承接的大型项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矿业公司水土保持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于2024年通过竣工验收并获得充分肯定,在四川擦亮了江西物化探招牌。
天南地北,平原高原,发达城市,偏远山村,他充满了创业热情,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和智慧。
党徽闪耀,使命在肩
“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也是党支部书记义不容辞的责任。”时任物探二分队党支部书记的夏超说。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理塘县、稻城县、巴塘县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极度发育,山崩、滑坡、泥石流、落塌方、落石等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一次,暴雨下了三天三夜。强降雨诱发巴塘县甲英镇红军小学泥石流沟口暴发大规模的泥石流,冲毁了农田,毁坏了民房,整个小学处于惊慌失措中。
夏超迅速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根据红军小学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成因、类型、活动规律、危害及其治理原则,提出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在沟口左岸新建一段防护堤,在沟口小桥下沟道铺设一层混凝土垫层减小泥石流堵塞。目前,防护提已经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及时消除了灾害隐患,红军小学的师生们终于能安心上课了。
夏超使用无人机作业
夏超还承接了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编制项目,为恢复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每次承接项目、每到一处驻地,他都会带头冲锋,组织党员承接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这已成为物探二分队党支部的“铁律”。该党支部成为局第一批“四强”党支部,其先进事迹在局系统巡回宣讲展示。
前沿探索,科技赋能
物探技术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夏超带领职工成立创新小组。
无数个夜晚与孤灯为伴,一次次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和处理,一次次进行优化,最终与伙伴们研发出了城市道路病害检测及预警系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新华社、中国科技网、江西日报等媒体也先后对这项破解城乡道路塌陷难题的“黑科技”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
夏超作为技术负责人,申请到我局青年学科带头人科研项目《三维地质雷达在城市道路病害体探测中的应用研究》。参与编写的《江西省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规程》填补了我省道路病害体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行业标准空白,获得国家专利2项。
他还积极促成大队与母校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助力大队物化探事业转型升级。
“地质青年一代,只有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地质事业中脚踏实地、激情奋斗,才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记忆。”夏超在一次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座谈会上动情地表达。
(物化探大队 刘珺)
山河作证 匠心筑梦
——记第三大队局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星星
2024年12月,李星星荣获江西省“天工杯”劳动和技能竞赛第一名。这位第三大队核地测绘院的技能大师,在举起奖杯的那一刻,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定格在长江之畔。
从扛着仪器跋山涉水的测绘员,到带领团队开拓市场的行业先锋,他用11年光阴,在祖国山河间镌刻下一名新时代测绘人的担当与热忱。
初心如磐:从“地质新人”到“技术尖兵”
2013年,刚从华东交通大学毕业的李星星踏入地质行业。面对野外测绘的艰苦环境,他选择以“笨功夫”扎根一线。九江德安县农村土地确权项目中,他顶着40℃高温穿梭于田间地头,手绘地块边界;湖北钟祥新型基础测绘任务中,他连续两周驻扎山区,每天徒步15公里核对数据。他说:“图纸不会骗人,仪器到不了的地方,就用脚丈量。”
李星星(左二)在景德镇农经权项目
11年间,李星星参与50余个项目,足迹遍布江西、安徽、福建、江苏等多个省份。他负责的4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协会优秀工程奖、9个项目获省部级学会优秀工程奖,个人更连续多次获评大队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十佳青年”。
厚积薄发:在挑战中锻造“硬核实力”
“技术是立身之本”,这是李星星常挂在嘴边的话。为突破业务瓶颈,他白天跑现场,晚上啃书本,将出差通勤时间变成“移动课堂”。正是这样的拼劲,让他接连拿下注册测绘师、一级建造师等多项执业证书,还取得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证书1个,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个,发表论文专著2篇。这些沉甸甸的成果,见证着他在测绘领域深耕的轨迹。
然而,技术精进之路永无止境。在备战江西省“天工杯”劳动和技能竞赛的60天里,李星星将地质精神发挥到极致:清晨6点冒雨晨跑提神,深夜对照省外竞赛视频逐帧复盘;4次赴湖南取经,在寒冷的车间里连续操作8小时;将评分细则制成表格贴在床头,连梦中都在默念“密封圈压缩量误差不得超过0.5毫米”。
李星星在管道连接实操现场
正是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最终在决赛中,他以绝对优势摘得桂冠,迎来职业生涯的一次高光时刻。之后,更被授予江西省“天工杯工匠”和我局“技能大师”称号。
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本事。作为核地测绘院的技能大师,李星星主动扛起“传帮带”责任,通过师带徒、知识共享等机制,主动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助力全院形成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在院方搭建的技术攻关平台上,团队成果荣获江西省职工“五小”活动二等奖,所在班组获评江西省“工人先锋号”,形成了技术骨干主动输出经验、全体成员共同成长的发展模式。
山河远征:从“零市场”到“全国版图”
近年来,测绘行业面临转型阵痛。李星星立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新形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大力推动全院地下管网疏浚领域发展。
在安徽宿州,他连续一周蹲守该市有关部门,最终以“智慧管网+GIS”方案打动客户。为抢占江苏市场,他2:00仍在修改标书,用1000多页技术方案击败多家企业。
“路是闯出来的!”3年间,团队累计承接78个管网项目,足迹延伸至安徽、福建、江苏等地,在差异化竞争中成功转型,为测绘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青涩学子到行业标杆,李星星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奉献、坚韧、卓越”江西地质精神。他的故事,如同测绘仪上的激光点,虽不耀眼,却精准标注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坐标。他说:“愿做永远对准祖国大地的那束激光,在经纬纵横间,测绘生命的精度与人生的厚度。”
(第三大队 崔紫微)
相关新闻: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一)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二)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三)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四)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五)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六)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七)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八)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