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九)

发布日期:2025-05-19 11:51浏览次数:

编者按:新征程上,每一位江西地质人都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全局中心工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汇聚起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近期,省地质工会、地质系统团工委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他们用敬业笃行彰显初心本色,用守正创新诠释工匠精神,用奉献担当书写无悔青春。让我们一起感受荣誉背后的故事,向模范看齐、向先进学习。

 

青春铸就地质梦

——记局五四奖章(集体)第三大队地勘公司

 

在赣鄱大地的崇山峻岭间,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平均年龄不足35岁,却肩负着“为国找矿”的重任;他们脚踏泥泞、披荆斩棘,用青春热血在深山密林中探寻宝藏。他们,是第三大队九江中核二六七地质勘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勘公司”)的年轻团队。

党建引领:筑牢使命担当的红色堡垒

地勘公司将“三光荣”“四特别”精神融入血脉,作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的队伍,他们始终以党建引领推动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支部通过“项目+党建”模式,将组织生活与业务攻坚深度融合。2021年,在宜春含锂瓷石矿整装勘查中,党员带头驻扎一线,历时5个月探明超大规模锂矿床,为助力“亚洲锂都”建设奠定资源基础。

党员突击队开展郭家坪钒(铀)矿详查放射性测井工作

“党员冲锋在前,就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底气!”院长彭波的话语彰显先锋力量。2022年宜丰县石家里陶土矿(含锂)普查项目冲刺阶段,党员带领团队3个月完成104个钻孔、6.7万米钻探及3.4万件样品测试。技术骨干夏小亮腿部受伤包扎后返岗,坚持“任务不等人,党员不掉链”。在甘坊岩体西部稀有金属矿普查和郭家坪稀有金属矿详查中,党员牵头成立找矿突破小组,日夜奋战、攻克技术难关,最终探明两处中型战略能源金属矿床,让深埋地底的宝藏重见天日。

科技赋能:打造资源勘探的“智慧之眼”

“过去靠铁锤罗盘,如今靠无人机和大数据!”项目负责人陈骏手持高精度放大镜,对着岩心样本娓娓道来。

这支年轻团队配备浅层地震仪、伽马能谱仪、放射性定向γ辐射仪、放射性测井仪、高密度电法仪、激电中梯电法仪、手持快速分析仪、无人机航测系统等,并运用MAPGIS、3DMine等三维建模软件,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勘查体系。

在修水县杨梅埂矿区,当传统地质锤遭遇“真假李逵”岩性迷局时,团队通过无人机快速勾勒矿区三维数字孪生体,利用放射性测量设备作透视之眼,精准定位含矿地质体走向,将钻探效率提升40%,钻孔见矿率100%,让3年普查工作淬炼出中型钒矿的璀璨结晶。

在武宁下车钒矿普查项目,面对构造复杂、岩性杂乱等难题,团队将ARCGIS软件当成数字罗盘,在亿万数据颗粒中搜索异常点位,最终在构造杂岩带中锁定关键含矿层位——科技让地质工作“大海捞针”变成“精准定位”。

人才强基:锻造青年成长的地质摇篮

33人的团队中,高级工程师占比近四成,青年职工比例达63.6%,研究生、本科生占比超90%。通过“导师带徒”“项目练兵”等机制,让青年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95后女地质研究生胡寅秋的成长便是缩影。入职后,她在导师指导下参与钒矿勘探,从岩心编录到三维建模,逐步成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在修水县杨梅梗矿区钒矿普查中,她和团队完成14个钻孔、3180米钻探量,用严谨的编录攻克技术难题。“前辈手把手教,项目实打实练,这是最宝贵的学习机会。”她说。

团队还定期举办技能比武,在2024年在江西省振兴杯地质系统职业技能大赛(三维建模技能竞赛)取得了团体三等奖,在宜丰县石家里陶土矿(含锂)普查项目劳动竞赛获得地质局团体二等奖,在宜春地区含锂瓷石矿整装勘查项目劳动竞赛获得地质局团体三等奖等集体荣誉,以赛促学激发创新活力。

服务大局:扛起资源安全的“国之大者”

“大找矿、找大矿、找好矿、找发展急需的矿!”这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准则。

在江西省奉新县洞上铀多金属矿测量剖面的途中

近年来,地勘公司承担中央财政项目2项、省地勘基金项目6项,直接服务国家新能源战略和江西省资源保障需求。近3年,公司累计提交氧化锂金属量近数百万吨,氧化铷金属量十余万吨,钽铌矿金属量数千吨,锡金属量数万吨,钒矿资源量数十万吨,提交某矿资源量达中型规模,探获5个大中型矿床。

地勘公司的荣誉墙上,九江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局找矿突破奖,局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局先进集体等荣誉奖牌熠熠生辉。

山河无言,青春作证。这群年轻的地质人,在赣鄱大地续写着新时代的“寻宝传奇”。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曲资源保卫战的赞歌,更是一份“国之大者”的青春答卷。

(第三大队 崔紫微)

 

兴水利惠民生守家园

——记局工人先锋号水文大队水利水电公司水利工程组

 

在水文大队,有一支能吃苦、讲奉献的队伍,他们积极发挥水利专业优势,深耕灌区建设、河道整治、堤防防洪、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以智慧和汗水守护着一方水土,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这支队伍就是获得局工人先锋号的水文大队水利水电公司水利工程组(以下简称“工程组”)。

党建引领:项目攻坚党旗飘扬

工程组坚持围绕“生产党建一起抓,党建引领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施工项目为依托,在重大项目设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飘扬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阵地上,为项目建设注入“红色动力”。

主题党日

2023年,工程组负责了江西省潦河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该工程是省水利厅2023年度重点项目,潦河灌区承担了灌溉、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综合利用的任务,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建设区域分布于宜春市奉新县、靖安县和南昌市安义县,施工点95%都在农村。具有点多、面广、线长、路窄的特点。为了保证来年春耕,主体施工任务必须在2023年底前完成,任务非常艰巨。

工程组负责人告诉笔者,2023年11月,北潦施工区域连降3天大雨。张家岭渡槽临时围堰出现洪水漫顶的危急时刻,由于大型机械设备无法及时到位,且现场抢险人员不足,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带领抢险队伍迎难而上。

经过连续4小时的奋战,险情被成功控制,确保了围堰和渡槽基坑的安全,不仅避免了施工财产的重大损失,更有效防止了因基坑淹没导致的工期延误,为项目顺利推进赢得了宝贵时间。

优化工艺:助推项目施工突破

在潦河灌区项目实施过程中,渠道和排水沟整治是重点建设内容。施工方式采用联锁块护坡结构,需通过现浇混凝土来进行齿墙和压顶施工。传统齿墙施工工艺存在工序繁琐、模板拆装效率低、结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平均3—5人单日施工进度仅为60—80米。

为提高施工效率与成本优化,工程组技术人员聚焦快拼模板支撑组合体系等关键施工工艺的创新改进,成功实现齿墙施工效能的显著提升——优化后仅需2人即可完成单日260米施工任务,且成型质量较传统工艺明显提高。

水上工程渠顶道路硬化作业

以此为契机,工程组进一步在水利工程护坡施工装置和沟渠施工的快支快拆模板结构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形成可复用的施工方法,并在后续项目中推广应用,实现了施工技术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升级的跨越,为同类工程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队伍建设:人才赋能强底气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工程组作为一线的技术管理团队,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至关重要。

据了解,工程组通过“淬炼+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将年轻职工派驻项目一线,参与灌区建设、河道整治等急难险重任务,在实战中锤炼专业技术硬实力。另一方面,依据职工专业特点,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发展平台,鼓励他们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激发职工的潜能和创造力,推动单位和职工的共同发展。

目前,这支20余人的团队,已拥有一级建造师5人、二级建造师10人,注册安全、造价、测绘、监理工程师各1人,经济师1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站在新的起点上,工程组将继续秉持诚实守信的社会责任,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在水利建设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为江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水文大队 雷蕾)

新闻: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一)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二)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三)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四)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五)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六)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七)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