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五)

发布日期:2025-05-13 14:30浏览次数:

编者按:新征程上,每一位江西地质人都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全局中心工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汇聚起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近期,省地质工会、地质系统团工委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他们用敬业笃行彰显初心本色,用守正创新诠释工匠精神,用奉献担当书写无悔青春。让我们一起感受荣誉背后的故事,向模范看齐、向先进学习。

 

青春为笔绘新章

——记局五四奖章(集体)地信大队基础测绘院

 

在地信大队基础测绘院,活跃着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年测绘队伍——35岁以下青年54名,平均年龄仅33岁。作为该队测绘行业的新生力量,他们长期深入野外一线,从事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的生产与科研工作,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属于他们的奋斗新章。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经纬华章

循着前辈的足迹,这支年轻力量在艰苦的野外一线摸爬滚打,学知识、长才干,在奋斗的青春实践中成才成长、建功立业,是新时代测绘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测绘项目往往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作业区分散等难题,成员们经常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作业。在全力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基础测绘院党支部始终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将传续红色基因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开展红色教育,通过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青年干部理论学习等活动,教育引导大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近年来,基础测绘院不断提升测量技术体系在导航定位、应急监测、防灾减灾、重大工程等新型应用领域的测绘科技水平和服务应用能力,先后出色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国土壤普查等多项省级重点项目,为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且翔实的测绘数据保障,多次获各级自然资源系统书面表扬,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勇担时代责任,彰显青春担当

2024年,大队与上饶广信区政府共建的“新时代地质工作广信站”揭牌成立。广信地质工作站坚持公益地质服务窗口前移,积极对接政府需求,全心服务区域民生工作,协调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融入并服务于广信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建设贡献着测绘人的智慧与力量。

面对鄱阳湖水位超汛限的严峻险情,基础测绘院组建突击队,联合庐山市自然资源局迅速行动,开展水位动态监测、风险区域分析及应急预案制定。同时积极协调救灾物资调配,为庐山市筑牢防汛救灾“数字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累计提供200余人次技术支撑,其专业、高效的工作得到了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防汛救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遂川项目部工作照

驻遂川项目部自2021年起扎根基层,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徒步测绘,完成19万余幢农村宅基地数据入库工作,精准发放不动产权证书超10万本,以“实地丈量+逐户核实”的严谨态度夯实乡村产权基础,为乡村振兴夯牢“产权地基”。

坚持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将技术力量与社会关怀深度融合,多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围绕“防灾减灾”主题,深入上高县普及地质灾害识别、预警响应及自救互救知识,提高村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联合当地社区开展“情暖社区 志愿同行”活动,聚焦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需求,组织志愿者上门提供生活照料及节日慰问,以细微之举传递社会温暖。针对新干县界埠镇武湖村冬季寒冷时节的实际困难,捐赠棉被、粮油等生活物资,帮助村民抵御严寒。向余干县部分贫困村捐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村内道路、校舍及公共活动场所条件,为乡村教育及产业发展注入长效动能。

锐意开拓创新,绽放青春光芒

这支队伍无时无刻不彰显着青年人的闯劲和创造力。他们创新工作形式,利用技术交流、以赛促学等方式,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在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十四五”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职工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中,院内青年职工张海宾作为技术骨干代表参赛,与全省15个集体、87名选手同台竞技,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助力团队斩获集体奖铜牌

他们紧贴生产一线,通过软件研发、工艺革新和方法创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组建以来,基础测绘院累计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其中国家级银奖3项、铜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17篇高质量论文,并自主研发“测绘数据智能处理软件 V1.0”多款软件及测绘辅助设备,获得5项软件著作权、4项国家专利授权。

(地信大队 张薇)

 

以青春赴使命,护山河守平安

——记第一大队局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获得者张力

 

在江西这片土地上,有着不计其数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张力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1995年出生的他,已经成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头角渐露的新时代地质青年,曾荣获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地质调查方向个人第一名,获评江西省“天工杯工匠”称号。

地质梦想的启航

2016年,张力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毕业。怀揣着对地质事业的满腔热忱,他毅然投身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张力深知,精准的数据和科学的研判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熟练运用裂缝计、倾角加速度仪、GNSS 等先进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就像是他安插在大地上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实时捕捉大地极其细微的变化,哪怕是毫米级的位移变形都逃不过它们的 “法眼”。每次到现场,他都会一丝不苟地检查仪器的安装位置是否准确,确保仪器正常运行,获取最精准的数据。

与时间赛跑的防灾卫士

“地质灾害防治是‘与时间赛跑’的事业,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 这是张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始终坚守的工作准则。

张力开展野外地灾防治勘查工作

有一次,在监测一处山体边坡时,裂缝计显示出了异常数据。张力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携带其他检测设备赶赴现场。他沿着边坡仔细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一番认真地勘查和分析,他发现山体内部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裂缝,虽然从表面上看并不明显,但根据经验和数据判断,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很有可能会引发滑坡灾害。随后,他迅速组织团队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现场实地情况进行研判,通过“人防+技防”的联动模式,对这起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精准预判。同时,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群防群策员快速组织附近村民转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守护了村民们的生命安全。那一刻,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他也深知,这样的挑战还有很多,自己不能有丝毫放松。

从三维建模到“土板凳课堂”

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张力始终保持着充沛的学习热情,积极拥抱新技术。从传统的罗盘、地质锤,到如今的无人机建模、智能预警系统,他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手段,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无人机建模技术让他能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他操作着无人机,在隐患点上空盘旋,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他可以快速建立三维模型,分析潜在的灾害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智能预警系统则让他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灾害的动态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他认真学习智能预警系统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准确判断灾害趋势,为群众的生命安全争取更多的时间。

张力深刻认识到,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他始终将科普宣传作为防灾减灾的 “第一道防线”。

2024年12月,张力接到任务,要前往贵溪市开展乡镇群测群防员地质灾害培训会。为了让培训更加贴合实际,他决定前往该市6个乡镇所有的地灾隐患点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充分利用巡查间隙,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懂,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在“土板凳课堂”上为村民们讲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避险知识。

张力(左二)获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地质系统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张力无数个日夜的默默付出。无数个深夜,办公室里只有他的那盏孤灯还亮着,他在电脑前仔细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研究防治方案。在暴雨中,他逆行的背影成了一道令人动容的风景线,他不顾自身安危,只为了守护群众的安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面对家人,他心中充满了愧疚。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说:“守护万家平安,就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远处青山如黛,新安装的监测仪闪烁着绿色信号,那是安全的希望之光。在这条看不见硝烟的防线上,张力和无数像他一样的 “大地守护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技术守护生命,以青春赴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劳动者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

他们的故事,写在山川稳固的肌理里,刻在百姓安心的笑容中,更融入于新时代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壮阔征程中。

(第一大队 胡杰)

相关新闻: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一)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二)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三)

 让奋斗者出彩 向榜样们看齐 ——2024年度全局工会、共青团先进事迹展示(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